活动前,国际交流学院副院长金政为潘俊芳老师颁发聘书,聘请其担任留学生中国文化特聘教师,指导我校留学生体验“金坛面塑”等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同学们动手制作前,潘俊芳介绍了常州非遗“金坛面塑”的历史、艺术特色、制作方法和传承现状,活动现场展示了她最近的作品。
在动手制作环节,在潘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小小的各色面团在留学生手中捏、搓、揉、掀,不一会儿,他们的第一个面塑作品“圣诞老人”就诞生了,栩栩如生的外形,得到了老师的赞赏。
基于培养“知华、友华、爱华中外友好使者”的教育目标,国际交流学院一直注重向我校留学生阐述推介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文化,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留学生中国文化体验活动。
【知识窗】金坛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汉族民间传统艺术之一,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以潘俊芳为代表人物的金坛面塑被确定为常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